【世界博覽】那些驚艷了時光的珠寶
從人類開始意識到裝飾和美化自身之時,對首飾的追求就從未止步。 千年時光流轉,珠寶的意義早已超越金錢、權勢和名譽,更代表著愛和魔力,仿佛會發(fā)光的生命般永恒而璀璨。
對珍稀寶石透徹的藝術性理解,到傳承珠寶的手工技藝,再到以創(chuàng)新理念激發(fā)的獨特設計,每個跨越歷史長河的璀璨珠寶品牌,都承載著對極致和美的獨特領悟和不懈追求。
惠特尼(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白鷺冠雙翅草圖Joseph Chaumet,1908年。
一、“鉆冕之王”的傳奇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fā),首席珠寶匠讓-瓦倫太·莫雷和他的兒子普諾佩斯·莫雷前往英國開辟市場,受到維多利亞女王及英國上流社會的青睞,成為英國王室的御用珠寶商。1852年,拿破侖三世成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法國逐漸重拾世界時尚之都的地位。1862年,普諾佩斯·莫雷成為珠寶店的主理人,拿破侖一世時代的華麗風格再次回歸。1907年,第四代繼承人約瑟夫·尚美把珠寶店在巴黎的總部遷至芳登廣場12號,給品牌命名為尚美巴黎。1999年,尚美巴黎加入世界第一大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集團,成為該集團歷史最悠久的法國國寶級珠寶設計翹楚。
兩個多世紀以來,尚美憑借穩(wěn)定精湛的工藝、簡約自然的設計,延續(xù)著珠寶世家的傳奇和崇高地位。
這款熠熠閃光的鉆冕,曾在俄國伊琳娜公主婚禮珠寶中占有重要地位,伊琳娜公主將其如同頭箍一般佩戴于前額。1917年革命時期,這款鉆冕和尤蘇波夫家族的財產一同被查封。
時間回溯到18世紀的法國,尚美編年史的起點。創(chuàng)始人馬里-艾蒂安·尼鐸還只是一名珠寶學徒,跟隨安托瓦內特皇后的御用珠寶匠奧貝爾學習珠寶制作技術。與那些只想謀個飯碗的學徒不同,尼鐸從小就對珠寶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對他來說,制作珠寶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一生的事業(yè)。
1780年,尼鐸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珠寶作坊。時值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前夕,舊貴族對奢靡生活的追求達到了頂點。他精湛的技術和高貴華麗的設計風格迎合了貴族的喜好,吸引到大量客戶,在高手云集的巴黎珠寶界站穩(wěn)了腳跟。
這個品牌,將與法國幾代統(tǒng)治者緊密相關。 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發(fā)現這個故事是從一場奇遇開始的。
這天,拿破侖一世還沒有成為法蘭西的皇帝,還是一位執(zhí)政官。在出巡的路上,一匹拉著他座駕的馬突然失控,當時坐在車里的拿破侖處于危險之中。而這驚險的一幕正好發(fā)生在尼鐸珠寶店的門前。情急之中,尼鐸挺身而出,英勇且機智地制服了失控的馬匹。這位年輕又極具魄力的珠寶匠給拿破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99年,拿破侖策動霧月政變,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第一執(zhí)政。 隨著拿破侖政治地位的不斷上升,尼鐸精準地抓住了這段關系帶來的巨大機遇。
尼鐸深知,珠寶品牌層出不窮,要想成就一個頂級品牌,頂級的工藝只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好風憑借力”,只有借助皇室的力量才能真正成就品牌的傳奇。他要將自己最出色的珠寶作品獻給拿破侖。
拿破侖是一個狂熱的珠寶愛好者,對尼鐸的珠寶技術亦早有耳聞,加上“救命之恩”這層關系,尼鐸得到了為拿破侖制作珠寶的機會。拿破侖將當時法國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鉆石——重達140克拉的戈爾達鉆石(也叫“攝政王鉆石”)交給了他,讓他為即將登基的自己設計并制造寶劍。尼鐸圓滿完成了這一重任,他在寶劍的劍柄上鑲嵌鉆石,將這把彰顯威嚴的寶劍打造成了一件瑰麗無比的藝術品,成為那段歷史最珍貴的見證。這件作品至今還被收藏在法國國立楓丹白露博物館內,供人們一窺芳華。
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為真正的法國皇帝。
尼鐸的“投資”獲得了驚人的回報,拿破侖將珠寶從裝飾層面的意義提升到了政治權力層面的意義。他認為“皇室成員在正式場合必須佩戴閃耀的珠寶,以彰顯皇族尊貴的身份和絕對的威嚴”,這大大擴展了珠寶市場。尼鐸與他的珠寶工坊獲得了黃金發(fā)展機會,很快成為聞名歐洲的珠寶商。那些上流社會的名媛貴胄,都以佩戴尼鐸設計的珠寶為榮。
在尚美巴黎博物館的東南角,至今仍存放著幾百件精致華美、造型別致的白銅冠冕和頭飾模型,通過它們,我們仿佛能穿越歷史長河,看到19世紀初身世顯赫的貴族公主們在舞會中翩翩起舞,看到拿破侖在加冕禮上被珠寶襯托出的威儀。
二、為愛加冕
瑪麗蓮·夢露在影片《嫁給百萬富翁》中高唱:“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是只有鉆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除去愛情,還能讓女人瞳孔放大、心跳加快的就是珠寶和恐怖電影了吧。
珠寶本身所蘊含的永恒意義,也被當作了愛情的象征。珠寶貴族尚美巴黎,承載著兩個世紀的歷史芳華,見證了眾多皇室、貴族和名流貴胄的婚姻誓言。
不管是昆凌在夢幻婚禮上佩戴的“Lumieres-d\'Eau”鉆冕,還是高圓圓的“Plume”18K黃金對戒和“Hortensia”繡球花手鐲,抑或是Angela baby佩戴的尚美巴黎總部博物館收藏的、非賣古董孤品珍珠鉆冕及胸針,都點亮了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美麗的瞬間。
周杰倫與昆凌婚禮上新娘佩戴的珠寶來自法國品牌尚美巴黎的 “Lumieres-d\'Eau水之光”高定珠寶套系鉆冕及項鏈。
提到尚美巴黎,就不得不說它的繆斯女神——那位高貴優(yōu)雅的約瑟芬皇后,這位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女神,是拿破侖心中的摯愛。約瑟芬皇后酷愛珠寶,而且品位尤佳,她經常佩戴不同類型的珠寶出席各種場合,其中大部分珠寶都是拿破侖送給她的。
約瑟芬皇后出生于加勒比海小島上的一個顯赫家族,少女時代的約瑟芬美麗溫柔,善于探索生活中的美好,超凡脫俗。這些特質讓拿破侖對她一見傾心。1795年,拿破侖在致約瑟芬的信札中激動地對愛人吶喊:“溫柔而無與倫比的約瑟芬啊,你在我的心上使用了什么魔法?!”
遇到拿破侖的時候,約瑟芬是有著兩個孩子的寡婦,拿破侖迷戀她,堅持讓她成為自己的皇后。1805年,為了表達對愛人這份至深不渝的愛情,拿破侖命自己的御用珠寶匠尼鐸,為約瑟芬皇后打造一頂冠冕。在200多年前的歐洲皇室,冠冕不同于其他珠寶,只有皇族的男性才可以佩戴。拿破侖不顧世俗的眼光,執(zhí)意要將這份殊榮賜予自己心中的女神。
執(zhí)著愛戀著約瑟芬的拿破侖皇帝,為求佳人傾慕,無止盡縱容約瑟芬皇后對珠寶的欲望。
為此,尼鐸特別打造了一頂華貴柔美的半開口造型的鉆冕“Tiara”,將傳統(tǒng)皇冠的閉合圓圈造型改為開口造型,更加柔美,符合女性特質。拿破侖的深情并不止于此,他甚至拿出盧浮宮收藏的82件浮雕玉髓文物,讓尼鐸設計在約瑟芬皇后的后冠之上,后來,這頂鑲有圣經中母與子故事的絕美冠冕,由約瑟芬的女兒傳入瑞典王國,成為歷代瑞典皇室公主婚禮時的必備行頭。
這頂獨特的冠冕,讓約瑟芬皇后在拿破侖加冕之日驚艷四座,開啟了古典頭飾的風潮。“Tiara”鉆冕也開始在當時的宮廷乃至整個巴黎流行起來。由尼鐸設計的秀冠鉆冕開了皇室女性也能佩戴冠冕的先河,拿破侖的兩任皇后約瑟芬和瑪麗·路易絲的冠冕都出自尚美巴黎之手,這一時期,尚美巴黎是當之無愧的“鉆冕大師”。從法蘭西帝國的皇后到大英帝國的女皇維多利亞,從瑞典歷代皇室公主到如今的“法蘭西玫瑰”蘇菲·瑪索,尚美巴黎從創(chuàng)立之初的1780年至今,已經制作了兩萬多頂冠冕,并且從未停止過創(chuàng)新。
對于尼鐸來說,約瑟芬在加冕儀式上的驚艷登場,也為他的珠寶工坊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自此,約瑟芬成為尼鐸的靈感繆斯,激發(fā)他制作出多件傳世珍品。在約瑟芬皇后的大量珠寶珍藏里,不乏獨特且寓意深刻的珠寶系列,比如著名的“藏頭詩珠寶”,就是利用寶石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隱藏一段情詩。直到現在,尚美巴黎都在不斷重新詮釋這個系列的珠寶,并加入其他情感符號作為裝飾。
為了紀念這位女神,尚美巴黎在品牌成立230周年之際,還特別設計了“加冕· 愛”系列珠寶,以力量與優(yōu)雅、平衡與動感為主題,將風靡于拿破侖時代的經典冠冕,制作成戒指、項鏈、耳環(huán)、腕表等配飾,延續(xù)拿破侖“為愛加冕”的浪漫傳奇,向約瑟芬皇后致敬。
設計師會與定制者進行充分的溝通,根據佩戴者的氣質與要求設計出2~3張手繪草圖,供定制者挑選,在確定冠冕造型之后,依然不能開始正式的制作,還要制作白銅模型,先用顏料模擬出寶石的光澤與顏色,再根據定制者的頭部形狀與佩戴方式進行冠冕的進一步優(yōu)化,當一切都確認完成后,真正的冠冕制作才可以開始。
當然,尚美巴黎的冠冕不是皇族專屬。很多名流貴胄也會在生日、成人禮或婚禮等盛大的儀式上,為自己的愛人或女兒定制一款CHAUMET鉆冕,作為一個美麗時刻的獨特紀念。鉆冕,承載著人們對永恒的美好期待。
三、“黃鉆”的傳奇
1837年,在紐約百老匯大街259號出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鋪子“Tiffany & Young”,賣些文具、飾品之類,老板是美國康涅狄格州一位磨坊主的兒子查爾斯·劉易斯·蒂芙尼。雖然只是一家小店,但查爾斯卻將它看作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他要讓全世界都知道蒂芙尼。
《蒂芙尼的早餐》這部電影不僅讓奧黛麗·赫本的“小黑裙”造型成為經典,同時也讓蒂芙尼的一枚黃鉆成為傳奇。
蒂芙尼這個想法并不是癡人說夢,他天生就是一個商人,對機會的把握能力讓人嘆服。據說當年美國要更換一根破損的、穿越大西洋的電報電纜,蒂芙尼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找門路買下了這條電纜,并將它截成小段,作為一段歷史的紀念品出售,賺了一大筆錢。還有一次,他買下了一塊稀有的黃色鉆石,是法蘭西歐仁妮皇后曾經佩戴過的,在出手之前,他先在紐約舉辦了一個鉆石展示會,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各地的參觀者手里賺得盆滿缽滿。
經過市場考察,蒂芙尼發(fā)現日益富裕起來的美國人開始注重審美需求,希望用珠寶來展示自己的社會地位,高檔珠寶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當時世界上最精致的珠寶都在歐洲。 于是,他開始從各個渠道搜羅歐洲的貴族珍寶,當初簡陋的小商鋪也幾經變遷,成了美國著名的高檔珠寶商店——蒂芙尼珠寶首飾公司。
19世紀中葉,美國歷經南北戰(zhàn)爭后進入經濟飛躍期。同時,歐洲受革命浪潮的影響,貴族階層動蕩。尤其是法國,二月革命之后,國王路易·菲利浦一世的統(tǒng)治被推翻,大量貴族逃亡,蒂芙尼趁勢在巴黎開設分店,搜羅到大量流入民間的皇室寶石。這些頂級珠寶在美國一亮相,新貴們便趨之若鶩,蒂芙尼也被紐約市媒體稱為“鉆石之王”。
1995年的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回顧展所設計的“石上鳥”胸針。一只由18K金的底座鑲嵌鉆石而成的活靈活現的小鳥,“棲息”在“蒂芙尼黃鉆”上,使珠寶富有了趣味和情感。這顆黃鉆原重達128.54克拉,是當時最大且質地最好的天然黃鉆之一,也稱為 “Tiffany之鉆”。
1878年,蒂芙尼以1.8萬美金的價格,從南非著名的金伯利鉆石礦收購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黃鉆原石。這顆重達287.42克拉的稀世巨鉆,被查爾斯帶到巴黎,邀請聲名顯赫的寶石專家喬治·弗雷德里克·坤斯博士親自監(jiān)督。經手工精心切割打磨成128.54克拉的精美枕形,擁有82個切面,比傳統(tǒng)明亮式切割多出24個切面。這反映出蒂芙尼的理念:不僅僅追求鉆石的克重,而且秉承至高的藝術追求,用最精湛的工藝,將鉆石的色彩和光芒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
這顆擁有熔金色彩的黃鉆,經蒂芙尼加工后,發(fā)出火焰般的奪目光彩,成為世界頂級的鉆石珍品,被命名為“蒂芙尼黃鉆”,在各大珠寶博覽會中享有盛譽。
“蒂芙尼黃鉆”曾四次被鑲嵌在不同的作品上,最負盛名的兩件出自蒂芙尼的專屬設計師讓·史隆伯杰之手。其中之一是電影《蒂芙尼的早餐》的宣傳海報上,奧黛麗·赫本佩戴的那款由白金和鉆石打造、鑲嵌著傳奇黃鉆的緞帶項鏈,將錦緞的飄逸糅進珠寶設計,與赫本靈動的氣質相得益彰,成為永恒經典。另一件是為1995年的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回顧展所設計的“石上鳥”胸針。一只由18K金的底座鑲嵌鉆石而成的活靈活現的小鳥,“棲息”在“蒂芙尼黃鉆”上,使珠寶富有了趣味和情感。
四、傳遞幸福的青鳥
西方舊時的歌謠說,結婚的時候,要有“一點新,一點舊,一點借來的東西,和一點藍色”。在中世紀,藍色也是圣母瑪利亞披風的顏色,新娘們喜歡在婚禮中穿戴藍色,認為藍色的純凈優(yōu)雅可以襯托出她們的矜持與高貴。
1878年,蒂芙尼首次將一種藍色使用在品牌珠寶目錄的封面上,這種顏色最初被稱為“勿忘我藍”或者“知更鳥蛋藍”。
知更鳥在西方文化中有許多象征意義,它的藍色蛋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國杰出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紙醉金迷的生活就被他的司機形容成“就像知更鳥的藍色蛋一樣”。
而知更鳥的習性中非常忠貞的特質,也隱含著一個幸福的公式,因為人人都希望遇到忠誠的伴侶,走向美滿的婚姻,組建和睦的家庭。而蒂芙尼的珠寶、禮物,則會成為這份幸福的信物和證明。
在蒂芙尼的廣告中,就使用過這樣的創(chuàng)意:藍色的蛋殼裂開,里面是精工細作的鉆石訂婚戒指。
知更鳥在西方文化中有許多象征意義,它的藍色蛋常用來比喻幸福。
蒂芙尼所使用的正是較淺的“知更鳥蛋藍”。這種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微妙顏色被廣泛使用到包裝、廣告以及各種宣傳資料上,逐漸變成蒂芙尼的品牌象征,后來這種藍色被稱為“蒂芙尼藍”。人們只要看到這種藍,就會想到蒂芙尼。
在此后不到10年的時間中,蒂芙尼又推出獨創(chuàng)的六爪鑲嵌式訂婚鉆戒,這款戒指作為主打商品推向市場后掀起了熱潮,裝它的藍色小禮盒也迅速風靡起來,甚至將其他的東西放進蒂芙尼的藍色小禮盒中,魅力都會大大增加。
1906年的《紐約太陽報》這樣報道:“蒂芙尼只有一樣非賣品,即使你花再多的錢也無法購得,它們只能送給你,那就是蒂芙尼的藍色禮盒。”
這一舉措大獲成功,蒂芙尼藍色禮盒的影響力一再攀升,成為史上最具辨識度的包裝。
在拍攝電影《蒂芙尼的早餐》時,蒂芙尼不僅首次在周日開業(yè),還特別增派了排列長達40米的武裝警衛(wèi),來防止小藍盒被盜。
在蒂芙尼之前,還未曾有珠寶品牌如此完美地將各種色彩和材質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高級珠寶的設計中。第二代掌門人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是裝飾性玻璃制作方面的天才。從父親那兒接手公司之前,他在巴黎接受藝術教育,當時的歐洲正在興起新藝術運動,路易斯·蒂芙尼浸淫其中,受到非常深刻的影響。隨后,他開了一家專門制造嵌花玻璃的公司,出產彩色玻璃窗和燈具。他那些新藝術運動風格鮮明的玻璃作品,至今仍出現在博物館和拍賣行中,且價值不菲。
路易斯·蒂芙尼接手公司后,不僅負責行政事務,還擔任藝術總監(jiān),形成了獨特的新風格。他排斥維多利亞時代的繁復華麗,任用的設計師都帶有非常鮮明的新藝術運動創(chuàng)作風格,利用新材料,使用不對稱性、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這些線條也大多取自自然界中的葡萄藤、昆蟲翅膀、花梗等線條形的物體。
在這期間,蒂芙尼的品牌設計理念也逐漸奠定:簡潔鮮明的線條,凝聚和諧的自然之美。這種首飾設計風格相較于法式的華貴,顯得更超然明快,與美國的氣質相得益彰。
此后蒂芙尼雖不斷推陳出新,但設計上從不迎合所謂的流行,而是始終秉承對設計經典度的追求。運用和諧的比例和線條,摒棄矯揉造作,使它的藝術風格用精益求精的工藝得以世代流傳,凌駕于潮流之上。
在蒂芙尼旗下的著名珠寶設計師中,帕洛瑪· 畢加索是不能繞開的名字,她的父親正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藝術大師畢加索。她設計的“Zellige”系列,靈感來源正是其父位于摩洛哥的一幢擁有幾世紀歷史的別墅墻上的馬賽克圖案。她也熱愛旅行,少年時代威尼斯的游玩記憶,水城的宮廷式建筑、運河和廣場,古根海姆博物館所使用的裝飾鐵藝都融入了她的設計中,使作品充滿情趣和溫度。用色大膽而造型夸張,極富民族風情,是帕洛瑪標志性的設計風格。她1980年開始擔任蒂芙尼專屬設計師,還曾經親自上陣拍攝過廣告。
早在1886年,蒂芙尼就發(fā)明了新的鑲嵌技術,推出了“Setting”系列鉆戒——六個較長鉑金爪緊緊扣住一顆圓形的鉆石。
這種鑲嵌法比四爪更為穩(wěn)固,跟傳統(tǒng)采用的六爪相比,最重要的區(qū)別是“刀鋒”的軸和爪子的設計,使用更少的金屬,讓更多的光線進入鉆石,使鉆石的光芒得到全方位折射。這種“六爪鑲嵌法”到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婚戒鑲嵌法,相比傳統(tǒng)的包鑲、密鑲、釘鑲等手法,造型更為簡潔大方。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款式,但“蒂芙尼造型”的設計擁有它自己的注冊商標。且作為極少數由珠寶零售商運營的寶石評定機構之一,蒂芙尼寶石鑒定室對這些頂級鉆石采取嚴謹的評估鑒定,皆高于4C標準(顏色、凈度、切工和克拉重量),能夠達到蒂芙尼嚴苛標準的鉆石不足2%。
除此之外,現在大家熟悉的925銀,也是出于蒂芙尼的技術改進。銀這種材質是首飾上慣用的金屬材料,蒂芙尼的禮品系列中,餐具、相框等也都采用銀制。但足銀的缺點是過于柔軟、容易氧化,不容易成型,因此當時的各家珠寶行都在制作銀飾時摻雜進分量不一的其他金屬,比如銅、鋅、鎳等。
蒂芙尼經過反復試驗發(fā)現了最完美的比例,即在純銀中加入7.5%的銅,得到含銀量為92.5%的銀,這種銀不僅在亮度、光澤度和抗氧化性上大幅提升,其硬度對鑲嵌各類寶石也最為適中。蒂芙尼公司用這種銀加工制作的那些色澤光鮮、工藝精美的銀飾品,在眾品牌中脫穎而出,在倫敦、維也納等地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獲得多項大獎和大量訂單,“925銀”也被全世界的生產商廣泛采用,成為國際公認的制作標準。
縱觀蒂芙尼的設計史,一個又一個經典層出不窮,從稀世黃鉆到訂婚戒指,無一不體現著藝術家的才情與精湛工藝的完美結合。任何類型的顧客都可以在蒂芙尼找到心儀的首飾和禮物,將這份蒂芙尼式的美好佩戴珍藏。
本文載于《世界博覽》雜志2020年第12期
責編:馬南迪
來源:https://3g.163.com/news/article/FG3JVQ97051281TV.html?from=history-back-list